罗定学宫,俗称孔庙、文庙,是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,始建于顺治四年(1647年),由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历经修缮扩建而成,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。罗定学宫是目前西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建筑群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罗定学宫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,如大成门左侧的名宦祠和明伦堂、右侧的乡贤祠都是岭南硬山顶厅堂式建筑;学宫的砖木结构结合巧妙,简洁明了,善用当地材料,其中凹心砖的砌筑很独特。
学宫主体建筑有棂星门、泮池、戟门(大成门)、御道、月台、大成殿、崇圣祠等,它们都处于同一条轴线(中轴线)上,两侧配两庑、乡贤祠、名宦祠、尊经阁、奎星阁等,并附设有德义祠、忠孝节义祠、学署和明伦堂等。
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,面阔五间24米,进深五间15.5米,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,驼峰、雀替、檐口板均精雕细刻,殿前有月台,台阶前有红石雕云龙丹墀。
大成殿外檐雕花檐口板上正中还雕有一帖书卷型额联,正中书“天开文运”四字,右边为“植纲常名教”,左边为“造棫朴菁莪”。帖联的意思是:“孔子创立的儒学,制订了社会道德规范,培育了众多的贤才”。
在大成殿内,最让人瞩目的当属孔子像。像高2.557米,历时两年雕成。
大成殿的额匾,各地孔庙都有,而罗定孔庙额帖构思尤为独特。殿后为二层楼阁的崇圣祠,大成殿后侧为奎星阁,为三层碉楼式建筑。沿学宫中轴线十公里外的石牛山上建一文峰塔,形成完整的学宫格局。(来源:罗定市融媒体中心)